English

以记者的责任感写科普

2000-11-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实习记者 黄松飞 我有话说

金涛,安徽黟县人,1940年生,1957年入北京大学。曾任《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被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授予二等功。曾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世界科幻大会“银河奖”。

正当记者正为提前打搅而感到过意不去时,金涛先生以他的热情、开朗和健谈很快使记者的拘谨一扫而光。也许是经历了多年的记者生涯,金先生在言谈话语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科普现状和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

金先生曾经谦虚地说:“我闯入科幻小说的园地纯属偶然,多半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尝试写作,起步甚晚。”但事实上,金先生最早的创作从上大学时就开始了,在北大地质地理系念书时,曾经参与创作歌剧《骆驼山》和反映大学生活多幕话剧《冰川春水》,后者发表在当时的《北大青年》上。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长期从事科技新闻报道。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社会上掀起了尊重知识、宣传科学的热潮。金先生在《光明日报》主编《科学副刊》,报道了一些著名科学家被平反的消息,如谢希德、严济慈等。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不少的科普与科幻作品,如《月光岛》、《马小哈奇遇记》、《人与兽》、《台风行动》、《暴风雪的夏天》、《魔盒》及《大地的眼睛》等,其中《魔盒》获1993年首届全国优秀少儿科普图书特等奖———周培源奖。

金先生的作品就如他人品,在科普创作中往往倾注着对社会与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月光岛》于1980年发表,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幻想之作,情节曲折,构思奇特,不但其创意至今仍颇为新颖,而且有着深刻的内涵。早在80年代初,他就发表了《雾啊,西双版纳的雾》,描写因森林的破坏导致西双版纳有名的一景———大雾的大幅减少,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最近该作品又被上海一家出版社选入《20世纪中国科普名篇选》。

谈到我国科普队伍的现状时,金先生深为忧虑的是,科普创作后继乏人。由于科普创作受其特点限制,作者必须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和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把复杂的东西通俗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科普作者。他认为,在我国科普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对青年科普作家的培养和扶持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科技新闻记者和科普作家,金先生曾两次赴南极考察,并创作了很多有关南极题材的作品,《奇妙的南极》、《南极与人类》、《冰原迷踪》、《从北京到南极》和《暴风雪的夏天》等。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金先生的声音开始放慢放低了,仿佛又回到了那冰天雪地的日子,在那个未被文明污染的纯净的世界,科学与科学家们不再受国籍、肤色、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家互相帮助、合作。他说,南极精神也是科学精神之一。

金先生的夫人管素梅是一位老教师,她说,金先生最大的特点是勤奋、善于观察。他有一次在烟台出差,早早地就起床出去跑步锻炼身体,看到有人为丢垃圾而争吵,当时就从中得到灵感,写出《谁丢的垃圾》,用童话的方式,通过动物们对丢垃圾的调查,把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讲述出来,很有趣味性和科普意义,深受读者的喜爱。金先生的爱好不多,退休后,喜欢看书和游泳。谈到目前世界科普新动向和我国科普新情况,他如数家珍,并立即从书架上拿出相应的书籍指点给记者阅读。看来,金先生与科普恐怕是缘订终身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